当前位置: > 博亿娱乐官方网站 > 正文

嘉和美康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作者:admin 时间:2022-10-08 点击:
html模版嘉和美康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嘉和美康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嘉和美康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长期深耕临床信息化领域。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软件产品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的产品体系,致力于向医疗相关机构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现有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产品、互联网医疗产品。

报告期内,受益于产品布局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新产品成熟度不断提升等多重因素,在全年均有新冠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趋势,净利润也有大幅提升。公司持续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产品认可度以及品牌形象持续提升。2021年,公司获批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主要经营情况

1.经营业绩

公司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65,194.02万元,同比增长22.5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963.69万元,同比增长133.4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932.23万元,同比增长87.44%。

2021年新冠疫情在全国多地发生,对医院客户的日常业务开展、公司人员流动造成一定困难,导致公司在部分省市的业务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依托国内防疫措施的落实,医疗信息化行业景气度并未下降。面对疫情造成的困难,公司通过在各地增设分公司、改进实施人员调配机制等手段克服不利影响,在国家关于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评测、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关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利好政策支持下,公司继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报告期实现医疗信息化业务收入64,215.7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8.50%,同比增长27.13%,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趋势。其中,自制软件销售及软件开发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57,418.91万元,同比增长30.80%。

公司软件产品化率持续提升,报告期自制软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6.05%,收入占比扩大10.52个百分点;软件成熟度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1.21%,较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2021年,公司对主营业务领域进行梳理,对占比很小的医疗器械生产业务进行收缩关停,医疗器械相关收入同比减少1,750.14万元。

2.研发创新情况

报告期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关注电子病历智能化、专科化方向及数据利用方向,本期研发投入达12,542.55万元,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5.93%。2021年末从事研发工作人员总计692人,同比增长15.72%,从事研发工作人员数量占比34.90%。

2021年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共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5项。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2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7项,软件著作权670件。

公司还参与了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中的三个课题,作为承担单位完成了北京市科技计划“基于第三方平台的重大疾病临床样本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的应用研究”的结项工作,并参加了5项卫生健康信息团体标准的制订工作。公司还积极参与了服务于2022北京冬奥会的“基于5G传输网络和北斗定位的医疗信息共享联动平台”建设。

3.内部治理情况

报告期公司持续完善内控制度和治理结构,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严格贯彻执行相关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2021年,公司通过了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ISO27017云安全管理体系、ISO27018公有云个人信息保护管理体系、ISO27701隐私信息管理体系、ISO27799个人健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38505数据治理管理体系等关注业务安全及数据安全的多项体系认证。

4.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公司持续关注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工作,注重内部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建立高潜人才选拔培养、竞聘上岗、内部培训体系等有效机制,构建高学历、高效率、跨学科、多层次的创新科研、经营管理团队。

(二)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发展情况

作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医院建设成为当前医院信息化工作的重心。在以评促建的政策引导下,电子病历评级、智慧服务评级、智慧管理评级以及互联互通评测等评级需求加速了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受此影响,公司业绩表现持续向好。

1.自制软件销售

(1)进入智能化及专科化发展阶段的电子病历呈现强势增长态势

电子病历系统作为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部分,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公司电子病历平台软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2.47%,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7.03%。

公司持续对全院级综合电子病历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结合电子病历应用高级别评级要求、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在病历质控、诊疗过程辅助和临床科研一体化等方面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程度,继续强化核心技术优势。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累计助力20余家医疗机构通过电子病历五级以上认证,数量和规格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公司专科电子病历发展加速,专科电子病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3.92%,专科电子病历在整体收入结构中的占比增加3.32个百分点。2021年公司在专科电子病历领域内,还推出了多款新产品:

①公司在急救急诊专科领域内推出了急救急诊一体化平台和急诊五大中心信息系统。急救急诊一体化平台基于5G网络传输,具有急危重症救治监控、数据分析、超早期发现,智能指挥等功能,通过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信息高效衔接,实现区域内急救急诊资源共享和协作,提升区域基层医院的急救急诊诊治水平。急诊五大中心信息系统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专科救治模式,结合急诊多学科会诊,满足国家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中心专科诊疗流程要求和数据质控要求,能够协助优化急诊五大中心医疗服务流程、提升诊疗水平。至报告期末,急救急诊一体化平台和急诊五大中心信息系统已在多家三甲医院部署上线,并在一家三甲医院完成验收,稳定运行。

②此外,公司还推出了VTE(动脉血栓)风险防控系统,该系统依据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最新指南及专家共识,对患者VTE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自动评估及预警提醒,并推荐相应预防措施,提供VTE防控一站式解决方案。该系统深入临床诊疗过程,通过建立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管理的管理体系,实时监测VTE防治情况,智能化推动医疗过程改进。报告期内,VTE风险防控系统已在国内十余家大型三甲医院上线。

(2)医院数字化转型推高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驱动下,医院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对高质量医疗数据整合利用需求进一步增强。数据中心在临床信息化体系中作为医院全量数据汇总及治理的载体,在临床信息数据处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受益于国家互联互通成熟度评测的不断推进,对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医院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增多,商业化进程加快。报告期公司医院数据中心软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25%,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7.08%。

报告期,公司对医院数据中心产品进行了大量技术更新,逐步形成了以数据湖、主题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和应用的三层架构体系,打造医院开放数据服务生态。利用数据湖对医院全量贴源数据进行整合治理,进一步提升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主题数据中心结合应用场景进行数据建模和提炼,开发出更多的临床和管理通用模型和指标,大幅提升数据利用的效率和便捷性;基于开放网关技术开发的数据服务体系,更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开放共享的便捷性,并且在服务过程融入了更多的校验和审计功能,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在数据中心应用层面,满足互联互通要求的基础应用,结合用户需求不断增加和改进产品功能,同时结合医院智慧管理等政策要求,基于数据中心发布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分析系统”、“三级医院评审指标分析系统”等一系列面向管理决策支持的产品,可有效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决策水平。

公司医院数据中心相关产品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产品成熟度不断提升,能够快速满足互联互通等相关国家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2021年,公司助力12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互通四甲以上高级别测评;截至2021年末,已累计助力40家医疗机构通过电子病历高级别测评。

(3)智慧医疗产品在智慧医院建设中比重不断增加

随着智慧医院建设要求不断提高,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医疗产品,场景丰富度和成熟度得到根本提升,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凸显。公司智慧医疗产品也成为主营业务中新的增长点,2021年公司智慧医疗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3.22%,随着产品成熟度进一步提升,毛利提升明显,同比增加11.73个百分点。

报告期,公司持续对医疗自然语言分析技术、临床知识图谱技术、实时临床数据搜索及文本检索引擎、智能医疗决策引擎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进行深化,在更多业务场景实践和改进,形成核心竞争门槛。智慧医疗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实现“诊前-诊中-诊后”智慧医疗服务闭环。随着电子病历高等级评级需求增加,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DSS)、AI病历内涵质控系统销售增速明显,两款产品在2021年智慧医疗产品收入结构中占比超过90%。

在新产品推出方面,随着国家关于重点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公司对大数据科研类产品形态进行调整,并针对性推出了智能专病数据库解决方案。该系统以临床问题为驱动、以专科疾病标准体系为依托,通过多角色、多学科交叉融通的方式,建立覆盖从首诊到患者结局,场景化、时序化的高质量、高标准全息专病队列数据库,可支持临床医生快速、高效完成包括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等在内的全模式医学研究。目前,智能专病数据库解决方案已在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华西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数十家顶级医疗机构落地应用,这其中包括:协助北京协和医院建立重症危重症多中心队列数据库,形成辐射全国的规模化科研协作网络;为华西医院进行技术支持,协助建立行业公认的血液肿瘤数据标准,并协助其与多家医疗机构结成专科联盟,实现区域内科研协同及优质诊疗资源的下沉。2021年,由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中国淋巴瘤标准数据集(2021版)》和《炎症性肠病标准数据集(2021版)》相继出版发布,数据集不但填补了我国在这两个病种数据标准上的长期空白,更为后续研究者开展淋巴瘤及炎症性肠病(InfammatoryBoweDisease,IBD)真实世界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2.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

报告期,公司实现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收入14,719.14万元,与上年度基本持平,该项业务在收入结构中占比减小4.99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软件产品化率,自制软件销售增加。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毛利率44.80%,同比减少4.07个百分点,主要缘于此类业务针对客户定制化需求,在新冠疫情发生的情况下,项目实施进度受客户影响程度更高。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信息化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致力于向医疗相关机构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

公司在临床医疗信息化领域拥有长期的领先优势,重点产品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和智慧医疗产品协同应用,可以形成临床数据生产、数据集中、数据利用的闭环,全面支撑临床数据深度利用及智慧医疗。

2.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

(1)主要业务类别

公司的主要业务类别包括自制软件销售、提供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和外购软硬件销售。

(2)主要产品及服务

①电子病历平台

电子病历平台是公司核心软件产品,该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连续七年排名第一。

电子病历平台以临床医护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对患者在院诊疗期间产生的各种检验、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及治疗方案等全量信息进行结构化记录、汇集、存储、应用及质控,围绕患者诊疗周期提供管理功能,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协助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公司电子病历平台分为综合电子病历系统和专科电子病历系统,前者是适用于全院级的综合产品,后者是为满足专科临床需求而开发的具有临床深度、贴近专科流程的临床应用管理系统。

②医院数据中心

嘉和医院数据中心利用企业服务总线(ESB)和Hadoop技术,整合医院现有信息资源,实现医疗数据交换、存储和治理,构建全院实时全量数据中心,在实现院内信息互联互通的同时,也为医院提供统一的对外数据服务窗口,支撑大数据和互联网应用。同时该产品基于数据中心为医院提供一系列智能应用,提升临床、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决策水平。

嘉和医院数据中心包含集成平台、数据中心、数据应用三个组成部分,具体为:

③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产品体系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以医院内真实诊疗数据为基础,以能够提供高度集约化、标准化数据整合、治理及服务的智能医学数据中台为支撑,形成的覆盖临床诊疗、科研支持、医务管理、患者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的智慧医疗全生态产品矩阵,能够实现“诊前-诊中-诊后”智慧医疗服务闭环,为医疗机构、科研院校、卫生主管部门等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智慧医疗创新服务。

④嘉和互联网医疗产品体系

嘉和互联网医疗产品体系是集病历查阅、在线复诊、慢病续方、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和检查预约等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诊疗平台,其依托各级医疗机构,以医院为主导,打通了互联网应用与院内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院内外一体化、线上线下(300959)相结合,助力医疗机构快速实现“互联网+诊疗”转型,并将互联网医院建设成为实体医院信息化、互联网化的延伸和补充,实现彼此间有机融合和高度的互联互通。报告期内,互联网医疗产品处在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的贡献度较低。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采购:

(1)对于部分软件、硬件,由公司根据合同要求,实施采购并提供给客户。

(2)公司自研信息化软件产品中所需集成的软件组件或知识库系统采购。对于此类采购,公司从产品设计初期就综合考量所需集成的软件组件或知识库提供商,并与其达成长期合作。

此外,公司在项目实施阶段,会进行少量的接口技术服务和实施服务的采购。

2.研发及生产模式

(1)自有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流程

①软件开发阶段

公司根据行业研究结果、客户反馈和需求调研结果进行研发立项。立项后进行产品的需求分析、技术预研,结合公司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完成初步的产品设计与研发,研发过程中既有复用公司已有的核心技术,也有在新产品、新场景中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从而形成公司新的核心技术的情形。

产品初步研发完成后,一般会经过多个客户现场的磨合,根据不同客户的业务情况差异和所涉及第三方系统的差异,对初步研发完成的软件产品进行分析、调整及改进,对软件技术框架、组件、工具及微服务进行必要的修改及固化,形成可销售的正式版本软件,进行产品发布。

②实施交付阶段

客户购买软件产品后,实施交付团队在客户指定环境中依照合同约定进行交付,包括安装、部署、联调测试、培训、实现少量定制化需求(如有)、维护指导等工作,经客户验收通过后,完成项目交付。

(2)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的提供过程

当客户提出定制化开发或技术服务需求后,由项目经理或维护服务经理进行项目需求分析,确定服务内容后提供定制化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及维护服务。

3.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包括直接销售模式和间接销售模式,具体为:

(1)直接销售模式,指公司通过直接参加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院校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招标和采购活动取得业务订单;

(2)间接销售模式,指公司通过与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合作,承接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取得的最终用户订单的项目,并向第三方非医疗机构或最终用户交付产品或服务。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所处的细分行业为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行业,即医疗信息化行业。医疗信息化是传统软件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甚至前沿技术手段,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提取、处理和加工,为医疗业务提供各种质量和效率支撑的信息系统。根据Frost&Suivan的相关研究,医疗信息化市场主要由医院管理信息化软件(HIS)、病历系统信息化软件(EMRS)、医院信息平台软件和新一代智慧诊疗应用体系等细分市场组成,进一步可细分为医院核心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电子病历、HIS系统、检验信息系统、新兴医疗信息化系统以及其他市场。

(1)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发展概述

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建设阶段、医院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阶段、临床诊疗数据的智慧应用阶段。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为: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人财物管理为主线的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该阶段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门诊/急诊挂号、核价、收费、配药、住院登记等调配信息,并采集整合各节点信息,为相关人员提供查询和简单的报表分析支持;

第二阶段:2010年前后开始,以深入临床业务体系的病历系统信息化(EMRS)阶段。该阶段系统围绕临床诊疗管理及应用,以医生临床诊疗工作为导向,电子化方式记录患者病程、医嘱、护理、手术等就诊信息,并能够对其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和利用,逐渐成为临床信息化建设的中心;

第三阶段:2015年以来,基于EMRS和HIS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平台从业务角度及医患角度出发,依托电子病历在信息化建设及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地位,整合管理院内(间)数据资源,并结合HIS系统的部分数据,完成异构系统集成,并通过资源存储、管理与应用,实现院内(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协同;

第四阶段:2018年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电子病历数据应用价值的创新发展阶段。该阶段以大数据及AI技术的发展及海量临床电子病历数据的积累为前提,建设智慧诊疗应用体系,包含管理决策、健康管理、智慧养老、医药研发、慢病管理、诊疗决策、科研分析等多种应用场景,逐步构建服务于医生、患者的智能健康生态系统。

(2)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基本特点

根据Frost&Suivan《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具体如下:

②电子病历是当前国内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电子病历是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优秀的电子病历系统在消除院内信息孤岛、加强病历质控、临床路径管理、医疗质量控制、诊疗安全、移动医疗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是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的基础;同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病历为远程病患信息传输和共享、远程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电子病历作为医疗信息化改革中的基础部分,其市场增长快于整体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增长。

此外,国内以往的电子病历市场增长以综合电子病历为主,医院大多不区分各个专科的电子病历,而未来随着专科需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专科电子病历市场的结构占比将有所提升。

③医疗数据中心是医疗信息化市场新的增长点

数据中心将医院内的管理、临床等信息数据进行统一收集存储,并完整、及时的提供给使用者,实现院内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数据中心的建设能极大的减轻医院HIS系统的压力,提高医疗数据整合利用能力。在数据收集及传输方面,数据中心体现出了更好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④新一代医疗信息化创新应用前景广阔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渐融入临床医疗实践,预计未来3-5年,云计算平台将成为中国特色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运营的基础平台,医疗信息系统将会全面向云平台迁移,云平台也会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机器人(300024)技术等应用在远程医疗、远程手术、医养结合、药品研发和健康管理等各个领域,也会使得医疗保障拓展到整个大健康生态中,最终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智慧化,使得智慧医疗实现质的飞跃,发展成为未来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公司是国内电子病历临床信息化软件的先行者,在电子病历领域内长期保有市场第一的竞争地位

公司自2006年开始针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2009年国家在三级医院大力推行电子病历试点工程,公司凭借在电子病历编辑器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卫生部电子病历试点工作中获得先发优势,首批三级综合试点医院中有四分之一的医院使用嘉和电子病历系统,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电子病历开发实践经验,产品的功能、流程设计等方面成为该行业的参考标准,是电子病历系统研发推广先行者。

基于电子病历积累的丰富客户资源和对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内客户需求及技术趋势的准确把握,公司先后推出了专科电子病历系统、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应用等软件系列产品,均取得行业领先地位。以医疗大数据应用系统领域为例,公司从2013年开始重点布局医疗数据挖掘和利用方向,并于2015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功上线基于Hadoop大数据技术的新一代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并陆续发布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CDSS(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和科研分析平台,是行业内大数据技术在院内应用落地的先行者和倡导者。

公司凭借在电子病历的先发优势和运营经验,公司在该细分市场取得了持续领跑的地位。根据IDC数据,公司在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连续七年排名第一(2014年-2020年)。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业务范围已延伸至除台湾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拥有医院客户1,400余家,其中三甲医院430余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是国内最具实力的医疗信息软件开发及服务商之一。

(2)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已经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公司开发的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很好地满足了医疗机构对医疗数据交换、存储和治理的数据管理需求,已经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公司是国内最早采用Hadoop技术在大型医院成功落地数据中心产品的公司之一,数据中心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和Hadoop等技术的实时全量数据中心。同时,该产品还采用国际先进的InterSystems的Ensembe(HeathConnect)医疗数据引擎,并围绕其自主开发了包括患者主索引、主数据管理等多个协同应用组件,积累了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是国家互联互通测评标准制订参与者,公司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客户中超过40家医院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甲及以上认证,该数量和规格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公司在国内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与经验储备,智慧医疗类产品在全国市场排名领先

在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推进下,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临床、科研、医药、保险等方面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撬动医疗体系效能提升的关键力量。

凭借深厚的临床信息化建设经验和上千家医院核心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优势,公司对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二次创新转化,自主研发了智能医学数据中台,对大规模多源异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对不同维度数据进行聚合、关联,形成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数据模型,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覆盖智能诊前服务、临床决策支持、病历内涵质控及大数据科研等不同应用场景的医疗AI系统,实现了数据驱动下的患者服务、临床辅助、科研反哺、质控护航的多位一体医疗服务模式,完成了对“诊前-诊中-诊后”全量医疗数据的全流程闭环应用。

(4)公司是国家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评级标准制定的参与方

公司是国家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评级标准制定的参与单位,曾在2009年受邀参与完成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编写,并于2017年配合北医三院参与《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的修订工作,公司还参与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与应用》《电子病历技术与应用》等业内技术发展应用方面的专业书籍。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渗透越来越深入,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也不例外,具体如下:

(1)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目前在健康医疗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在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网上药店、门诊预约、网络支付、检查结果推送、健康监测与健康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国内互联网医疗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几乎涵盖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就诊安排、疾病诊疗、费用结算、后期康复等全服务链。

但目前互联网医疗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其自身条件和配套条件尚不成熟,传统医疗行业标准并不适用,新标准尚未建立;其次是互联网医疗概念被滥用,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但本质上未能真正高效的解决医疗行业的实际问题;最后是信息互联互通尚未实现,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目前业内缺乏标准的数据接口,难以实现数据互通,同时国内的病种编码、收费代码、药品和耗材数据库等数据标准不统一,而医疗信息的共享部分涉及到医疗行业的商业秘密、核心技术与体制机制,难以做到完全的信息共享,这些都阻碍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2)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情况

医疗大数据产业是全球竞相建立和拓展的产业,该产业的发展能为全民健康素质提升、疾病防治、药物研发、保险支付等相关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如今的医疗大数据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在部分医疗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包括基本的电子医疗记录收集,让每一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电子记录,包括个人病史、家族病史、过敏症以及所有医疗检测结果等,通过安全的信息系统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共享,既可以让每位医生都能够在系统中添加或变更电子记录,无需通过手工书写的方式来完成,同时也能帮助患者掌握自己的患病及用药情况。此外,电子医疗记录也可以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数据参考;另外,在X射线、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波等医疗影像领域,用图像等结果构建模型算法,通过算法实现对临床医生诊断的反哺。

现在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包括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数据资源无法共享、数据资料质量不统一等缺陷,极大阻碍了中国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未来将主要沿着尽快共享和整合医院医疗数据库、将医疗数据结构化并建立质控标准、促进医疗大数据的安全应用等方面的主题进行发展。

(3)物联网与医疗的融合发展情况

如今,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在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支持私人医疗结构、家庭、个人移动终端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和各大医疗数据中心,实现医疗系统全域覆盖。

物联网医疗建设主要包括传输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疗物品管理、远程监控、血液管理、医院管理等;在医疗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患者与医护人员管理、身份确认、门诊自助挂号收费管理等;在医疗设备管理领域主要包括医疗设备购置、医疗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设备使用状态管理、设备维修管理等。

目前的物联网与医疗融合发展仍未完善,除了技术的发展支持外,物联网和医疗的融合发展仍需要国家政策上的引导和保障,包括加快完善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大数据相关标准、制定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及配套信息平台行业标准、出台针对物联网企业在医疗领域投入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的鼓励政策等。

(4)人工智能与医疗的融合发展情况

人工智能技术指通过算法和软件,分析复杂的医疗数据,达到近似人类认知的目的。因此AI使得计算机算法能够在没有直接人为判断干预的情况下形成相关结论成为可能,未来围绕核心医疗生态体系,人工智能将与医疗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展开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基础性诊断效率,促进药物研发及基因检测的速度与准确率,完善患者预防诊断的周期管理。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融合发展包括医疗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在医疗诊断领域,包括AI+基因检测的诊前预防、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的诊中判断及智能机器人等诊后治疗;在药物研发领域主要为AI+药物挖掘,AI将助力缩短新药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使低成本、快速研发个性化治疗药物成为可能;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包括AI+预防管理、AI+医院管理、AI+分级诊疗等。

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还有极大发展空间,受限于目前的AI技术发展和用于学习的算法数据质量可应用程度较低,大部分产品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医疗信息化领域原创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投入,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传统软件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信息化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目前公司拥有主要核心技术共24项,其中应用于电子病历、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等四类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21项,用于提升内部研发管理效能的核心技术1项,用于医学科研辅助的核心技术2项。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共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5项。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2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7项,软件著作权670件。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公司研发投入金额本期较上期增长较大原因系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所致。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a)公司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研发人员(简称“研发人员)及同时从事研发及实施工作的技术人员(简称“技术人员”),二者合称为“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

b)公司研发工作分为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产品研发两种类型,公共技术研发由专职研发人员承担,主要负责研发基础框架、可重用组件和中间件及设计统一的产品交互界面,其目的是为应用产品研发提供底层支持;应用产品研发由各事业部研发部门技术人员承担,其研发成果为公司的自制软件产品。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核心竞争优势

(1)电子病历技术的核心领先优势

公司是最早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病历编辑器的企业之一,成功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适合中文语境下医疗文书书写习惯的编辑软件。同时,公司产品和系统在完全满足原卫生部电子病历的各项标准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收集用户需求进行优化,积累了大量的临床交互经验,提升了医生使用体验度和科研数据应用便捷度,在行业内保持了持续的领先优势。

公司是国内电子病历市场的持续引领者,梳理形成了国内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在系统架构设计、病历数据记录方式、病历生成方法多个关键节点的技术上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2)临床诊疗数据结构化采集的核心优势

当前医院临床业务的核心数据主要分布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专业临床应用系统中,由于长期广泛存在的医院业务系统割裂及医生书写习惯差异的问题,使得医院临床数据分散于不同诊疗环节,不同专科数据的分类和筛选逻辑不尽相同,且由于医学本身的个体差异,不同患者临床数据千差万别,难以通过简单的方式或手段进行清洗和结构化梳理。

公司基于大量的电子病历系统使用行为,总结了丰富的用户使用习惯和临床数据分布规律,利用自有电子病历系统,结合多年的临床专科病历模板经验,可快速实现临床数据定位和采集。通过分析专科专病特点,公司多年来不断丰富完善专科病历术语词库,利用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电子病历的质控规则,对临床数据进行多维度内涵校验,可有效清洗错误和无效数据,提升数据质量,为后续数据深度利用提供坚实基础。

(3)精确临床特征画像的领先优势

当前医疗大数据应用领域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CDSS)和精准医疗,这两个方向都需要以非常准确和完善的患者特征画像为基础。公司经过多年的电子病历系统研发和医疗数据采集清洗,积累了大量的专科专病特征模型,并可在海量病历数据中自动筛选资深专家的优质病例,进行机器学习和特征抽取,形成符合个体医院特色的疾病知识图谱,并基于图谱进行患者特征画像,聚合关键特征指标,应用于临床辅助决策和精准医疗等应用领域,上述技术在业界拥有较强的领先优势。

(4)临床科研一体化优势

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是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能力,临床研究也是医生学术成就和职称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当前临床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数据质量低下、医学逻辑和数据对齐的情况较差。大型三甲医院是公司的主要客户,公司针对此类客户强烈的科研需求现状,基于多年的临床信息化经验积累,和国内众多顶级医院和顶级专家合作,针对多个专科进行临床科研一体化探索。公司按照国际ISO/IEC11179数据元规范和标准框架将数据标准融入电子病历和其他专科临床系统中,医生在完成诊疗数据录入的同时便形成了高质量的标准化临床数据元。在后期进行科研数据分析过程中,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符合临床专科数据特点的自动数据标注和对齐技术,将临床数据元赋予时序标签和临床状态等属性,极大地方便了科研数据利用。

同时,结合专科特点,公司研发了整套科研流程和数据分析平台,包括生物样本管理、科研数据分析工具、伦理审查、科研课题管理、多中心科研协作网络等产品,涵盖临床研究全过程,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亚博yabovip2020网址,真正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站式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服务于各类医学临床教研机构,是该细分市场为数不多的供应商之一。

2.其他竞争优势

(1)产品及技术优势

公司历来高度重视医疗信息化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自2016年起一直被认定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医疗信息化方面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670项。

公司产品布局合理,自有产品覆盖智慧医院建设的各个核心环节。基于统一底层架构设计的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保证了客户应用的质量及业务协同的高效。

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27017云安全管理体系、ISO27018公有云个人信息保护管理体系、ISO27701隐私信息管理体系、ISO27799个人健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38505数据治理管理体系等关注业务安全及数据安全、CMMI5等管理体系认证,获得权威机构认证,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2)营销服务优势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拥有一支稳定、高效、专业的销售队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每个营销区域均配备专业的一线销售人员、实施人员和技术人员。同时,公司还在广州、重庆、西安、武汉、南京、天津、沈阳、乌鲁木齐等城市分别设置了分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此外,公司整合直销、分销渠道,合理利用多个同业、异业分销渠道的优势,提供最接近客户的销售模式,打造立体化的客户覆盖网络,不断创新产品营销及服务模式。通过广泛的营销和客服网络设置,公司能够保持与客户的有效接触和互动,及时有效获取客户需求,并协同公司内部各部门迅速反馈,提高研发和履约速度,提升客户体验。

(3)品牌优势

经过多年业务积累,公司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医疗机构客户,形成了优良的口碑和市场影响力,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保有量已突破1,400余家,并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21年公司入选“2021年度医疗健康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2021年度电子病历系统(EMR)最具竞争力企业”、“2021年度医院集成平台最具竞争力企业”榜单(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医学研究所与《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共同发布)。

公司还是国家电子病历相关标准及规范、互联互通测评标准制订参与者,互联互通、电子病历评级中获批通过的高级别医院客户数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所服务的医院中有8家获HIMSS六级认证,20家医院获得电子病历五级及以上认证,37家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甲及以上认证。

(4)人才优势

良好的人才储备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公司在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技及医学、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储备较多人力资源,同时注重培养医疗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交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从事研发工作人员692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4.90%。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因技术升级导致的产品迭代风险

近年来,公司所属的医疗信息化软件服务行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软件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用户对软件及相关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有效开发更多与最新技术路线相适应的医疗信息化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所在的医疗信息化软件服务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已与核心技术人员、主要项目负责人签署了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但仍然存在核心技术泄密、知识产权被侵害的风险。如果出现核心技术或代码泄露,将对公司的业务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3.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作为科创企业,如果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因为薪酬福利待遇竞争力下降、工作满意度下降等因素发生流失,将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技术开发带来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公司在医疗信息化的总体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风险

在国家大力推进医改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深入,国内从事医疗信息化的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抢占市场,进入该领域的公司也不断增加,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根据Frost&Suivan的研究数据,2020年公司医疗信息化市场份额为3.7%,位于卫宁健康(300253)(300253)(11.4%)、万达信息(300168)(300168)(10.3%)、东软集团(600718)(600718)(9.9%)等企业之后;2020年电子病历系统信息化软件市场中,公司在该细分市场中以17.7%的份额排名第一,领先于东软集团(12.1%)、南京海泰(10.9%)、卫宁健康(10.0%)等企业。相关咨询机构并未就数据中心细分市场直接发布过市场排名的数据。

因此,公司医疗信息化的市场占有率不高,电子病历细分市场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领先优势较小,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整体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

2.未签署合同先实施项目存在的相关风险

为了满足客户对产品交付的要求等,公司存在未签署合同先实施项目的情况。公司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无法签约时,将项目对应存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不确认收入。公司报告期内无法签约项目结转成本金额为7.10万元,不确认相应项目收入。公司预计未来仍将存在未签署合同先实施项目的情况,先实施项目存在不能签约的风险,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3.业务规模较小的风险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44,486.90万元,净资产为173,495.63万元。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963.69万元。公司受制于资产规模、业务规模约束,可能面临经营业绩不稳定、业务结构变动、与客户谈判能力较弱等经营风险。同时,如果某个或多个重大项目出现实施进度不达预期或回款风险,将会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专职从事研发工作的研发人员占比较小、技术人员从事项目实施工作多于研发活动且研发活动与应用产品相关的风险

公司研发工作分为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产品研发两种类型,公共技术研发由专职研发人员承担,主要负责研发基础框架、可重用组件和中间件及设计统一的产品交互界面,其目的是为应用产品研发提供底层支持;应用产品研发由各事业部研发部门技术人员承担,其研发成果为公司的自制软件产品。

2021年末,专职从事研发工作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49%,专职从事研发工作的研发人员占比较小。报告期内,各事业部技术人员合计计入项目实施成本的人工成本超过计入研发费用的人工成本,从事项目实施工作多于研发工作。专职从事研发工作的研发人员占比较小,其他事业部技术人员从事项目实施工作多于研发活动,如果此种情况长期存在,可能损害公司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敬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5.客户拓展风险

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的客户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和第三方非医疗机构,终端客户主要为医疗机构,公司通过投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取得客户订单,受到公司产品性能、定价水平、竞争对手等多重因素影响。如果公司的经营策略、投标策略、实施周期等与客户的预期差异较大,可能导致公司无法取得客户订单或订单数量金额低于预期,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6.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的主要客户为大中型医疗机构,其一般在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进行项目验收,公司在项目完成验收后确认收入。因此,公司不同季度的业绩波动较大,上半年确认收入金额较少,在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确认收入金额及占比较大,公司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

(五)财务风险

1.公司盈利能力较弱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为4,963.69万元,归属于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932.23万元,盈利能力较弱。

如果公司盈利能力较弱的状态持续,将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现金流,进而对公司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研发投入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2.应收账款增加及回款能力较差的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收入的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整体呈上升趋势,报告期末为25,059.6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8.44%。

公司客户包括医疗机构和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存在因其财政拨款审批、自身资金安排、资信状况发生变化或公司无法有效实施应收账款催收管理等原因,导致医疗机构不能及时付款或无法支付款项的情况,公司对医疗机构存在部分或全部货款延迟回收或无法回收的风险,会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资金周转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部分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客户根据其资金状况及其与终端客户的合作情况,需要在收到终端客户付款后才能向公司付款,并与公司在合同中做出明确约定,该类客户实际执行中需要终端客户付款后才向公司付款。由于终端客户多为大中型医疗机构,付款流程相对较长,如果发生终端客户延迟付款或不支付相关款项,将导致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客户延迟向公司付款或无法支付款项。对于其他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客户,根据合同约定无需终端客户付款后才向公司付款,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部分客户由于自身资金安排等原因,向公司付款存在逾期情况,会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资金周转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款能力较差,且对医疗机构和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均存在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可能导致坏账损失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变差,将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资金周转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

3.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748.87万元,与净利润差异较大,主要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继续扩大,公司最终客户绝大部分为医疗机构,这些项目前期建设投入较高,受付款审批进度、资金到位时间跨度的影响,项目回款周期普遍较长,持续的新增项目投入和滞后的回款造成了资金错配;(2)随着公司所承接的项目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公司对项目的人员投入、对技术服务和软硬件采购的支出金额较大,导致公司存货余额增长较快;(3)公司为了能够保证市场竞争优势,持续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项目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较高,其平均薪酬处于同行业较高水平,研发投入较大。如果未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且无法筹集到经营所需资金,公司在营运资金周转上将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影响公司业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存货增加及存货跌价的风险

公司对自制软件销售、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均采用终验法进行收入确认,尚未验收的项目实际发生成本均计入存货。随着公司实施项目增加,公司存货金额也不断增加。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存货金额可能将进一步增加,进而对公司营运资金造成一定的压力。

报告期期末,公司按照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462.31万元,主要为对医疗信息化业务劳务成本计提的跌价准备。如果公司医疗信息化项目合同金额无法覆盖存货成本,则存在存货跌价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5.公司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风险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单体报表、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分别为-3,879.24万元、-19,020.27万元,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由于公司盈利能力较弱,未来仍需持续投入较大规模资金进行市场拓展和研发活动等,公司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状态可能持续,将导致公司未来一定期间无法进行利润分配,从而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造成一定影响。

6.税收优惠变化的风险

根据《财政部、国务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报告期内嘉和信息自行开发研制的软件产品销售先按17%税率(2018年5月1日起为16%,2019年4月1日起为13%)计缴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嘉和信息、嘉和海森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减按15%计征;子公司嘉和设备、嘉斯睿特因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但不超过300万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未来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公司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从而无法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则公司需缴纳的税额将增加,从而使经营业绩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公司经营业绩受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及医疗信息化政策影响较大。近年国家持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支持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但该等行业促进政策的实施主体主要为医疗机构,这些机构自身信息化水平不一,国家对各个级别的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要求也不尽相同,因而政策因素对公司订单的获取具有较大影响,部分下游用户的信息化需求甚至存在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为公司后续订单和收入的稳定较快增长带来较多的不确定性,公司存在后续订单及收入增速不确定性的风险。

如果国家及各级地方卫健委等对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评级等医疗信息化产品的政策发生变化,对医疗信息化政策力度减弱,或对医疗信息化产品采取类似于药品、医疗器械等的限价、集采等政策,或对医疗信息化产品的服务厂商出台行业准入要求,公司的经营活动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如出现一些无法控制的情况发生,包括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地震、洪水、海啸、台风)、战争、动乱、传染病爆发、新冠疫情可能反复或加剧、监管机构政策变动、持续性经济危机或其他意外因素等,将会对公司的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国内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公司日常经营不存在重大障碍。如果未来国内新冠疫情出现反复或加剧,将影响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的实施和交付进度,进而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业绩下滑,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无。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格局

参照“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三)所处行业情况”。

2.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下:

(1)在政策的推动下,电子病历快速普及和存量升级

国家卫健委于2021年9月发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年-2025年)》,规定到2022年全国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这将继续推动电子病历系统的行业的普及和存量升级工作,加速行业发展。

(2)电子病历向专科化、定制化、高端化的方向持续延伸

随着医疗机构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注重普适性临床业务管理的综合电子病历已经无法满足特定科室的管理需求,专科对于本科室特有的电子病历需求日益凸显。由于专科的场景和数据维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类电子病历系统需要进行专门的产品定义、开发和维护。同时,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电子病历的性能和水准将不断提高。

(3)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系统架构成为医疗信息化的核心

传统的HIS系统并不能满足医院对医疗核心业务信息化的要求,多家医院正探索从HIS为核心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转变,同时以集成平台的形式与LIS、PACS等系统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释放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对于行业发展和进步的红利。基于在数据、医嘱录入和管理等方面基础功能,电子病历系统将发挥其在医院业务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4)医疗大数据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和成熟

以往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更多的是帮助医疗机构更好、更高效的管理业务流程,属于存量业务的升级和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带给医疗行业的提升前景巨大,伴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临床辅助决策、医疗数据共享、药物研发、保险支付、公共卫生等领域都将迎来突破,带动医疗机构服务增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全民全社会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卫生服务的品质。

3.医疗信息化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1)电子病历

随着医院信息化逐步从以收费为核心转变为以临床和患者为核心,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外延,同时基于云服务化和智能化成为当前电子病历产品的发展新趋势,具体体现为:

①功能外延:除了传统电子病历系统具有的病历书写、质控、病案管理等功能外,电子病历需要逐步整合急诊、医嘱、护理等功能,形成完整的临床一体化工作站。

②云服务化:当前国家医疗政策逐步要求医疗资源下沉,以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医学中心等方式形成分级诊疗体系,新一代电子病历需要满足区域云部署技术要求。

③智能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病历对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聚焦在基于人工智能的预结构化与后结构化技术相结合的电子病历生成系统的开发,丰富电子病历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获取与衍生扩展数据生产能力,动态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决策及质控系统。

(2)医院数据中心产品

随着国家互联互通政策的不断推进和数据利用需求的不断提升,大量医院开始建设数据中心,相较于当前数据中心产品,未来在数据安全、数据范围、数据利用场景等方面会有较大发展,具体体现为:

①数据安全愈加得以重视: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未来个人信息安全会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大数据安全尤为重要。

②数据范围扩充:随着物联网和5G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智能监测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不断普及,未来数据中心需要能够满足物联数据的存储和分析。

③数据利用场景扩展: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将会极大地丰富数据利用场景,包括更多的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应用。

(3)智慧医疗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其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内的应用逐步拓展、逐步深化。临床辅助决策(CDSS)、病历内涵质控、科研大数据平台等智慧医疗产品已有基本成熟的产品形态,在这些领域内,后续发展的主要重点集中在深化应用;此外,智慧医疗产品还会在智能分诊、智能预问诊、AI云随访领域进行拓展,与其他院内信息化系统及互联网医疗产品配合,最终形成院内、院外,线下、线上闭环一体化的智慧医疗服务。具体体现为:

①数据及业务进一步中台化。从技术架构发展的角度,通过对临床数据统一进行归集、清洗、处理及共享,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涵盖核心业务能力的中台,是实现医疗数据价值最大化的有效路径。

②需要不断提升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病历内涵质控系统的应用深度及效果。

③通过对院内外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共享,建立覆盖临床-科研一体化、疾病智能预测、科研知识库及真实世界研究等多种数据利用场景的科研应用模式。

(4)互联网医疗产品

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尤其是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的推行以及新冠疫情的催动,智慧服务体系的建设与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建设,成为医疗机构发展智慧医院,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互联网技术在医疗机构建设智慧服务体系与互联网诊疗服务过程中得到了逐步深入的应用,但尚处在发展初期,存在以下以几个发展趋势:

①开放性与数据共享。目前医疗互联网应用具有终端形式丰富,涉及应用广等特点,智慧服务体系不只涉及医疗服务,还涉及停车、订餐等多种涉及就医场景的第三方生活与医疗服务。这就要求为医疗机构提供的技术体系具备开放能力。

②对操作便捷性、友好性、功能完备性和可扩展性要求不断提高。

③稳定性与业务快速迭代。医疗机构进行互联网医疗服务还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新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以及政策要求都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对于技术支撑体系既要求系统的稳定性又要求支撑业务快速迭代。

④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在医疗领域尤其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以“专注临床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先企业”为战略目标,沿着“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行业发展路径,围绕“数据生成-数据治理-数据应用”的产品闭环,研发和打造具有临床深度、贴近专科流程的医疗信息化、大数据创新产品及服务,高效连接政府、医保中心、大型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药企、商业保险公司、互联网医疗平台及医患双方,提升整体医疗行业效率,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推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创新与变革。

(三)经营计划

1.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电子病历产品线的内涵和外延,成功拓展了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互联网医疗产品体系等多项创新产品线,有效提升了医疗信息产业对创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未来,公司在原有电子病历软件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医疗信息化领域。

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募投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公司将在临床医疗数据的生产、集中和应用领域进一步提高竞争壁垒,充分利用自有电子病历技术和产品采集数据的便利性、结构化和细颗粒度等优势,在数据生产方面(即综合电子病历、专科电子病历、云电子病历等)做到深度、广度、效率、质量等维度全面领先,在数据集中方面能切实满足医院管理和临床业务需要,并基于数据维度的完整性、数据集中的便利性、高质量临床知识库和丰富的科研转化经验,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更精确、更智能的诊疗过程决策辅助,有效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核心业务质量和效率。

2.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产品线

国内医疗机构客户的业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差异明显,公司积极面向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客户,在综合电子病历系统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专科电子病历系统,同时针对大型三级医院业务数据整合和利用方面的痛点,逐步研发并推出了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等产品线。顺应“互联网+医疗”及分级诊疗的行业趋势和政策引导,研发了面向区域卫生医疗机构的基于云部署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结合具有临床决策“大脑”的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如CDSS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推动各地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助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提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监管能力。

电子病历的智能化、专科化、定制化需求仍将长期广泛存在,客户对于数据的整合和再利用需求依然迫切,公司将持续面向客户需求,通过智能综合电子病历系统的升级、急诊急救专科电子病历、产科专科电子病历、数据中心升级等募投项目的建设,实现原有系统的迭代和升级工作,进一步拓宽公司产品线的宽度,提升各产品线的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公司还以当前研究型医院建设发展为导向,采用大数据搜索引擎建立灵活高效的可精准定位、秒级响应的数据检索系统,通过智能数据预处理系统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深度治理,建立全流程一体化科研分析平台,满足科研思路挖掘、数据检索与预处理到统计分析等一站式科研需求。

3.加强渠道和服务网络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完善全国市场的区域客户覆盖网络,打造了立体的客户获取和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以三级医院为核心的目标市场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未来,公司在终端客户的获取和服务方面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优化产品研发效率和质量,优化终端客户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实现医疗机构客户服务的效率和体验双提升,使得单个客户的复购率、客户价值不断放大;另一方面,公司将加大对政府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的渗透和转化,关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和管理,助力分级诊疗改革加速落地,提升全民医疗健康福祉。

4.建立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完善晋升制度、内训提升制度、激励机制,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满意度;同时,以分享精神和开放的心态引入高质量的外部专家,打造了一支富有竞争力的队伍。

公司将以上市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综合实力,通过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股权激励等方式,强化专业人才的忠诚度和积极性,并吸引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加入。

Copyright 2017 博亿娱乐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